走路治痠痛 姿勢正確沒煩惱

2015-10-23
常言道:「老化從腿開始。」所以減緩體力快速衰退的最佳方法就是鍛鍊雙腿肌肉,而健走是最容易被實踐也是最為推薦的運動。飛躍羚羊紀政成立希望基金會,積極推廣健走,她也表示,「健走的好處就是隨時、隨地、隨時都可以走,而且最不容易發生運動傷害,輕鬆就能入門。」
但要怎麼走才能走得健康?酒井慎太郎,是日本具執照的整復師,專精於運動傷害復健、整復,也曾經是許多知名運動選手的專屬整復師。他提出一套「酒井式關節矯正走路法」,可以有助調整脊椎的S型曲線,減緩許多肩頸僵硬、腰痛、膝痛等問題。
在日本開設診所多年的酒井慎太郎,時常看到許多病人因為長期深受「原因不明」的肩頸僵硬、腰痛、膝痛所苦,後來發現造就這些疼痛的原因多來自包覆關節的關節囊,也就是「骨頭與骨頭間卡住了」。因此,按摩與貼藥布只能暫時舒緩疼痛,無法根本解決問題,所以疼痛反覆發作。即使謹遵醫囑「好好安靜休息」,最後結果也還是一樣。
所謂脊椎是由七節頸椎、十二節胸椎、五節腰椎所構成,形成優美的S型曲線。脊椎的功能則是筆直且有彈性地支撐人類的身體。而且,人類是由四百個關節連結兩百塊骨頭,才得以運動自如,使日常生活舒適無礙。
肩頸僵硬、膝痛、腰痛等,通常都是因為脊椎的S型曲線變型所引起的。S型曲線一旦變形,各骨頭之間(椎間盤)便會朝不自然的方向壓迫,於是某一處就會承受過大的壓迫和擠壓。
如此一來,就進入惡性循環。在歪斜的狀況下硬要取得平衡,優美的S型曲線慢慢變形,於是身體就會出現這裡痛、那裡痛的情況。
除了因意外事故等狀況外,造成疼痛的原因幾乎都是因生活習慣而起,說得更明白一點,日常生活的不良姿勢就是疼痛的元兇。然而,要達成正確的走路方式並不容易,就像是不良的姿勢通常也是比較輕鬆走路的方式,但若能一步一步地,有意識地調整走路的方式,就能達到減緩痠痛的效果。
要先從正確的站姿開始。頭頂往上延伸,背部挺直,後腦勺、肩胛骨、屁股、後腳跟應該會在同一直線上。接著,要打開肩膀、略微挺胸,手垂直往下,肩膀放鬆,不需要多餘的力氣,眼光看著稍遠一點的地方,避免低頭。開始往前走的時候,要將身體放在前腳與後腳的正中央,縮小腹,不要駝背,等習慣後就擺動一下手臂,輕輕握拳,手肘彎曲九十度,肩膀不要用力,雙手自然擺動,擺動幅度不需要太大。尤其要注意後腳的的股關節與膝關節要伸直,如果後腳膝蓋是彎曲的話,那小腿就沒有運動到了。大拇趾的趾腹最後離地,只要能做到這一點,膝蓋就能完美地伸展。
正確姿勢保護脊椎
人類關節在健康狀態時,就如同精密的時鐘般運流暢無礙。相反的,只要一個齒輪失常,運轉便會每況愈下,於是就開始關節痛。
至於齒輪失常的原因,則是平日姿勢不良。例如現代人常使用智慧型手機和電腦,因此總是低著頭;長時間坐在椅子上,則會不知不覺的駝背;或是父母親沒注意到孩子的姿勢等,這些因素造成姿勢不良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不良的姿勢會養成習慣,而讓人覺得比較輕鬆,反而讓正確的姿勢很難維持。但久而久之,不良的姿勢便會造成關節的負擔,使關節的活動更加惡化。
一般來說,關節機能退化的白熱化多半是四十歲前後。這時有些人已經出現肩膀抬不高,也就是出現四十肩的症狀。此外還有閃到腰、膝蓋痛等情況。當初出現這種症狀時,代表黃色警示燈已經亮起,有必要早點花心思來保養關節。
坐著不是比站著還要輕鬆,給腰部帶來的負擔比較少嗎?但其實正好相反!
因為站立時,腳和膝蓋等整個身體吸收了所有的壓力,但坐著時,所有的壓力便都由脊椎到腰來承受,幾乎無處可去,也會給脊椎帶來一‧五倍的壓力。若是脊椎的S型曲線變形,坐姿不良的話,脊椎承受的壓力會變成一‧八五倍,造成的負擔更大。尤其一天需要坐超過六個小時的人,更應該特別注意。
在辦公室工作的人容易會有腰痛,稱為久坐腰痛。因此,坐姿要正確,一小時要做一次伸展運動,讓身體放鬆的自我保護措施。
一旦有頸部僵直的症狀,就會變成頭部常常往前突出的狀態,原本七公斤的頭就會變成二十一公斤重,造成周圍的肌肉和韌帶得承受多少壓力,造成肩頸僵硬、頸痛的原因正是頸部僵直。
要判斷自己的頸部是否有僵直現象,只要將背靠著牆,自然站立的狀態下,若是頭無法碰到牆壁、下巴往前的話,那就有頸部僵直的情況。尤其現在從小就頻繁使用手機和電腦,頸部僵直的問題也有逐步年輕化的現象。
如果出現頸部僵直的情形,椎間盤會因受到壓力而變成不自然的形狀,引發頸椎椎間盤突出和頸椎病等問題,特別是頸部有不少專管內臟運作和調節體溫等功能的自律神經和血管,一旦讓神經和血管受到壓迫,便會引發肩頸僵硬、頸痛、手麻、暈眩等各種不適症狀,像是坊間常聽到的五十肩、落枕等問題也都可能由頸部僵直所引發的症狀,所以當發現肩膀僵硬的話,必須調整頸部的姿勢,練習縮下巴體操,及調整正確的睡覺方式,讓頸椎恢復弧線才是長久之道。
 
喜歡可以到我們粉絲團按讚喔!!!

友緣長期照顧中心

北部 桃園 鄰近 新莊 林口 鶯歌 迴龍 樹林 泰山 優質 友緣 老人 安養院 安養中心 養護中心 長期照護中心 失智老人 專業照顧